谁知道<<梁上君子>>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0 12:32:02
谢谢啊!!!

东汉时期,在颍川有个县官叫陈实,他办事公正,很有声望。
一天夜里,一个小偷溜进了陈实的家里,躲在房梁上,被陈实发现了。他没有喊叫,装着没有看见一样。他穿好衣服后,就把儿孙们叫醒来到自己住的房间里。非常严肃地对他们说: "你们长大了一定要爱惜名声,努力向上,从严要求自己,不能做那些损害别人的事。有些人原来并不坏,而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,染上了坏习惯,又不及时改正,慢慢地变坏了的。这些人如果严格要求自己,也可以做君子的。"
陈实说到这里,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边说: "你们看,梁上的那位君子堕落到了这般地步,是慢慢地变成的啊!"
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到后,又惭愧,又惊慌,连忙从房梁上跳下来,向陈实磕头认罪。陈实的儿孙们要找绳索捆绑小偷,但被他制止了。陈实见小偷苦苦求铙,便说: "看你这个样子,并不像个坏人,你大概是因为生活上贫困,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?"
说完,让家人取出两匹绸缎,,送给小偷,劝他改邪归正。
小偷痛哭流涕,感恩不尽地一再表示今后决不当小偷了,要重新做人。
人们根据这个故事,引申出"梁上君子"这句成语。"梁"是房梁,"君子"是古代对有教养的读书人的称呼,用在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。"梁上君子"被用作小偷、窃贼的代称。
后来"梁上君子"还用来比喻那种上不着天、下不着地、脱离实际的人。

原文:
(陈)寔在乡闾,平心率物。其有争讼,辄求判正,晓譬曲直,退无怨者。至乃叹曰:“宁为刑罚所加,不为陈君所短。”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“夫人不可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归罪。寔徐譬之曰:“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深克己反善。然此当由贫困。”令遗绢二匹。自是一县无复盗窃。

选自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

译文:

[hide]陈寔在乡间,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。百姓争着打官司时,陈寔判决公正,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,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。大家感叹说:“宁愿